论坛发言
 
 
■ 4月13日
 
后世博的公共艺术
(下午13:00)

 

《为什么目前是公共艺术?未来是什么?》

 

法国策展人Ami Barack发言
 

       法国策展人Ami Barack作了《为什么目前是公共艺术?未来是什么?》的发言,并和与会嘉宾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Ami Barack认为,艺术作品存在于公共场所,这会让大家有种归属感和参与感。在博物馆或美术馆这类场所中,艺术品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公众如果公开质疑就显得不合情理了,但是在你的居住地、购物的超市或常去坐坐的广场,人们就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
       Ami Barack 指出:“公共艺术越来越流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重要,也将变得越来越好,艺术作品是雕塑还是设施?是用于氛围已定的现有社区,还是氛围仍会受到委员会影响的新社区?是长期的还是临时的?如果是临时的,那后续呢?社区是如何参与的?艺术家是如何参与的?任何人如果考虑到公共艺术委员会,特别是试图引领或启动环境转变的委员会,都应当慎重,不应期望太多。”
       “在真正重要的层面——在我们与居住、工作、购物的场所的接触中——我们预期会见到大量的公共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品应该是赏心悦目的,看到它们,我们会因此心情愉快,或许为之着迷,当然也会产生好奇。这样的日常接触不应该变成无趣的例行公事,而且我们对这类物品和图像所做出的反应,背后必然有深层原因。”

 

 

 

 

 

 

 

 

 

 
 
 

组织委员会

主席:
汪大伟(中国) 杰克·贝克尔(美国)

副主席:
路易斯·比格斯(英国)
约翰·麦科马克(新西兰)
卢辅圣(中国)

秘书长:
金江波

副秘书长:
潘 力 凌 敏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珏、王洪义、刘景明、
阮 俊、 李 薇、岑沫石、
宋国栓、张羽洁、周 娴、
陈 阳、陈文佳、季纯潇、
郑 虓、 姚 舰、钟国祥、
胡建君、 常 皓、章莉莉、
婧淑婷、董顺祺、
傅梦婷、蔡建军

   
   
 
       
 
Copyright © 2012-2013 | 上海公共艺术创意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86-21-66133330(董顺祺)
传真:86-21-66133764
地址:中国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E-mail:
pan715@yahoo.cn(潘力)
lingmin2006@gmail.com(凌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