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论坛发言 |
|
|
■ 4月12日 |
主题论坛 |
|
公共艺术与社会发展 |
(下午14:30) |
|
“公共艺术与社会发展”主题论坛讨论会纪实 |
|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教授主持主题论坛
新西兰Starkwhite艺术机构总监John McCormack作点评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潘耀昌教授作点评
广州美术学院李公明教授作点评
|
|
2013年4月12日下午14:30,“公共艺术与社会发展”主题论坛召开。在四位专家学者发言之后,主持人汪大伟教授对以上发言做了简单的总结:“方晓风教授提到关注公共性,特别是对艺术在公共性表现过程当中,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全部。翁剑青教授特别提到了如何关注社区,关注区域的价值,关注区域的文化,同时对地区关怀提出自己的见解。杭间教授提到了警惕公共艺术的娱乐化、商业化,特别是在我们城市化进程当中如何再一次来思考我们自己的公共性。最后顾骏老师提到公共性的分享,如果说刚才方晓风说的是关注公共艺术的话,顾骏老师提到的就是去分享公共性,这些观点都非常的有新意。”
在汪大伟院长总结之后,论坛进入讨论阶段,讨论会由新西兰starkwhite艺术机构总监John主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潘耀昌教授、广州美术学院李公明教授作为评论员,对之前四位学者的发言进行点评。
潘耀昌教授认为,李公明先生早就预言了艺术会向社会方向发展。公共艺术具有现代性和社会性两个特性。公共艺术需要权利的平衡,但公众权利总是相对较弱。“我们更关注运作过程中的权利的平衡,方晓风的发言重视公共性,翁剑青教授关注公共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杭间教授过度开发利用公共空间的观点,表明了表面繁荣背后的副作用。顾骏教授则关注城乡问题。四位的发言是从社会的角度看中国的公共艺术,透过繁华的表象,看到了本质的问题,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一方面“有为”,一方面“反省”。
李公明教授也和与会众人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以上发言,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焦虑和企盼。方晓峰教授提到公共性,强调了平民的参与。但是去纪念性,在转折的关头,会不会有某种误解?当然,我也同意去教化功能。而翁剑青教授并不排斥对普世观念的价值关怀,但这一点表现得并不突出。另外,我非常同意杭间教授的观点,文化创意园地之内的权力纵横,利益勾结,就是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顾骏教授提到农民工问题太好了,我相信他提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需求,谁的需求?这些需求是不是真正的得到了尊重?需求背后就是权力。所以他提出来的,农民的真实的诉求怎么样能够得到公共的这种尊重,那么在所有这些问题里面,其实真的是包含中国当下公共艺术的一个趋向,而这些问题我认为是一个民主宪政的社会制度框架底下,才能回答诸位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组织委员会
主席:
汪大伟(中国) 杰克·贝克尔(美国)
副主席:
路易斯·比格斯(英国)
约翰·麦科马克(新西兰)
卢辅圣(中国)
秘书长:
金江波
副秘书长:
潘 力 凌 敏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珏、王洪义、刘景明、
阮 俊、 李 薇、岑沫石、
宋国栓、张羽洁、周 娴、
陈 阳、陈文佳、季纯潇、
郑 虓、 姚 舰、钟国祥、
胡建君、 常 皓、章莉莉、
婧淑婷、董顺祺、
傅梦婷、蔡建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