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论坛发言 |
|
|
■ 4月12日 |
案例报告 |
|
获奖案例——《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 |
|
|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 |
|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郝大鹏教授作案例报告 |
2013年4月12日上午10:30,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郝大鹏教授在论坛上发言,从学校、大学城与重庆的关系、可持续框架、山地建筑、和谐的天然美景以及理想与诗意的坚守等五方面介绍了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
郝教授首先谈到了“建筑隐藏”理念:“拥有这样一块地,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性原则。因此在规划中,我们做了一个‘十面埋伏’的策略,就是怎样将建筑放到环境中去。我们的建筑尽量利用校区里的谷底、山丘之间的环境。我们追求的理念就是藏在一个山谷地里。”就是在这样构思的指引下,四川美院完整保留了11个山头,建筑群散落其间,以丰富的形态和朴实的材质体现合乎原地形地貌的生长状态。
接着,郝教授提到四川美院重视“地方语汇”,使当地元素再生于校园中。在郝教授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整个校区充满静谧、清幽的自然情怀,并将地域文化与校园个性联系在一起。校区保留了部分原有的天井、农舍、水渠、农田,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长廊构成了连接校园的网络,农家生活在安静的校园中悉如从前,这对于当代城市建设无疑具有导向性的意义。
最后,郝教授表明了这个公共艺术项目的设计理念:“首先,在建设当中我们要兼顾很多东西,艺术、文化、地域、政策、技术、经济等。第二,无为。就是一开始建筑时没有想过它会怎么样,就是把它保护好、控制好,最后再生好。第三,大学的责任。我们认为大学在学科和学术上应该有社会责任,因此,它应该去探索一些学术上、艺术上的思想和观念,因此在如何做地域再造上,也为社会做出探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组织委员会
主席:
汪大伟(中国) 杰克·贝克尔(美国)
副主席:
路易斯·比格斯(英国)
约翰·麦科马克(新西兰)
卢辅圣(中国)
秘书长:
金江波
副秘书长:
潘 力 凌 敏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珏、王洪义、刘景明、
阮 俊、 李 薇、岑沫石、
宋国栓、张羽洁、周 娴、
陈 阳、陈文佳、季纯潇、
郑 虓、 姚 舰、钟国祥、
胡建君、 常 皓、章莉莉、
婧淑婷、董顺祺、
傅梦婷、蔡建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