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论坛发言 |
|
|
|
■ 4月12日 |
|
公共艺术与社会发展 |
(下午14:30) |
|
《艺术的姿态:实现公共性的路径探索》 |
|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教授发言 |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教授发表题为《艺术的姿态:实现公共性的路径探索》的发言,他指出:“我关注的核心点是公共性。我觉得因为公共性,尤其在中国我觉得还是讨论得不够充分的一个概念。”
随后,方教授讲述了萧伯纳的故事并展示了一组“十大最丑建筑”的照片来进一步阐明公共性缺失这个命题。他说:“公共性意味着不同人群对公共事务的平等介入,由这一认识出发,艺术的目的、手段、以及艺术所应作出的姿态都必须有相应的调整。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姿态可能是最易感知的内容,姿态本身也应被视为艺术家创作的一部分并得到充分的讨论。而艺术究竟应该以何种姿态介入生活,是个正在被逐步认识和探索的问题。
“现代艺术应更进一步去精英化。艺术家,如果能够去掉这种权利影子,艺术才能够得到更彻底的尊重。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参与,一方面是有利益引导的参与,另一方面我们是想激发对公共事务或者公共话题讨论的参与。”
“所以,我个人对公共艺术的理解,我觉得艺术在这个地方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反而是公共性,所以公共艺术我的理解是,以艺术为手段的,对公共性的一种追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组织委员会
主席:
汪大伟(中国) 杰克·贝克尔(美国)
副主席:
路易斯·比格斯(英国)
约翰·麦科马克(新西兰)
卢辅圣(中国)
秘书长:
金江波
副秘书长:
潘 力 凌 敏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珏、王洪义、刘景明、
阮 俊、 李 薇、岑沫石、
宋国栓、张羽洁、周 娴、
陈 阳、陈文佳、季纯潇、
郑 虓、 姚 舰、钟国祥、
胡建君、 常 皓、章莉莉、
婧淑婷、董顺祺、
傅梦婷、蔡建军 |
|
|
|
|
|